[1] |
吴志峯, 高建雄, 徐蓉霞, 朱鹏年. 考虑载荷交互影响的非均匀损伤累积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 2023, 34(22): 2659-2664,2673. |
[2] |
张东, 刘啸奔, 孔天威, 杨悦, 武学健, 吴锴, 张宏. 高钢级管道焊缝材料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确定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23, 34(17): 2106-2114. |
[3] |
刘志鹏;周杰;王时龙;王四宝;杨文翰. 基于有限元的多股螺旋弹簧疲劳寿命预测[J]. 中国机械工程, 2021, 32(02): 141-146. |
[4] |
金丹;左皓中;刘兵;吕春堂;娄天培. 316L不锈钢non-Masing特性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24): 2931-2936. |
[5] |
米承继1,2,3;谷正气1,3;蹇海根1;张勇1,3;李文泰1;余冰1. 基于改进应变能密度法的电动轮自卸车车架焊缝疲劳寿命预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 30(01): 96-104. |
[6] |
冯建有, 戚晓利, 童靳于. 三排柱式回转支承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 2017, 28(04): 398-403. |
[7] |
白鑫, 谢里阳, 佟安时, 李铭, 谭秀峰. 铝合金型材融合口材料疲劳极限测定[J]. 中国机械工程, 2016, 27(10): 1388-1392. |
[8] |
李国永, 谷正气, 张, 沙, 马骁骙, 李吉平, 胡楷. 基于不等间距灰色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24): 3267-3274. |
[9] |
刘喆, 陶凤和, 贾长治. 基于行驶仿真试验的履带式车辆行星架结构优化[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23): 3260-3265. |
[10] |
程军圣, 袁毅, 喻镇涛, 袁辉. 考虑平均应力效应的Tovo-Benasciutti疲劳寿命预测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2): 196-199. |
[11] |
廖智奇, 吴运新, 袁海洋. 表面粗糙度对三维应力集中系数及疲劳寿命的影响[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2): 147-151. |
[12] |
回丽, 于翔, 许良, 周松, 王磊. 航空铝合金腐蚀坑当量化技术[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16): 2233-2236,2243. |
[13] |
童水光, 王相兵, 魏超, 张帅. 液压挖掘机臂杆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6): 2167-2172. |
[14] |
沈晔超1, 宋守许1, 王玉琳1, 杜长春2. 基于汽车驱动桥壳再制造的堆焊可靠性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5): 676-680. |
[15] |
马军1, 葛世荣2, 张德坤2. 钢丝绳三维接触模型及丝间应力分布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2, 23(7): 864-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