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章信息

    清洁切削加工理论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低温液氮冷却下高速切削淬硬钢的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
    吴世雄, 张文锋, 刘广东, 王成勇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 (05): 551-559.   DOI: 10.3969/j.issn.1004-132X.2022.05.003
    摘要867)      PDF(pc) (7443KB)(152)    收藏
    针对低温液氮冷却下淬硬钢高速车削过程中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机理尚缺乏相关研究的问题,开展了液氮冷却下的淬硬钢高速切削研究,并与干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屑特征以及刀具磨损特征,讨论了冷却润滑、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与干切相比,各组实验中低温液氮冷却切削的切削温度降低了6.9%~9.9%,因材料硬化使得切削力增大了10.1%~12.8%;低温液氮冷却下,切屑锯齿化程度相比干切明显增大,这与第一变形区应力应变更大、切屑形成存在从热塑性剪切失稳到周期性脆性断裂的过渡有关;低温液氮对切削界面的润滑降低了切削热,液氮强射流吹离了高热切屑,强传热换热能力可迅速置换切削区热量;与干切相比,低温液氮明显减小了黏结磨损,通过冷却增强刀体减缓了刀具微剥落,刀具寿命延长了28.6%~47.1%;低温液氮冷却下,黏结不再是主要磨损机理之一,磨粒磨损、冲击磨损为主要磨损机理,后刀面片状剥落和微崩刃为主要刀具破损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离子液体在微量润滑磨削界面的摩擦学机理研究
    王德祥, 赵齐亮, 张宇, 高腾, 江京亮, 刘国梁, 李长河,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 (05): 560-568,606.   DOI: 10.3969/j.issn.1004-132X.2022.05.004
    摘要580)      PDF(pc) (12725KB)(166)    收藏
    采用电镀CBN砂轮,以镍基合金GH4169为工件材料,实验研究了两种离子液体的微量润滑磨削加工性能,分别是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和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M]BF4),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离子液体在磨粒/工件界面物理吸附膜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开展了工件已加工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揭示了离子液体在磨粒/工件界面化学反应膜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离子液体适合作为磨削液应用于微量润滑磨削加工中,既能较干磨大幅降低磨削比能和磨削力比,提高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又能较干磨大幅降低磨削温度达100 ℃以上,避免磨削烧伤;磨粒磨钝表面由于微破碎所形成的凹槽状断口是离子液体进入磨粒/工件界面的输运通道,离子液体分子通过吸附在凹槽状断口内形成边界润滑膜,通过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来减小摩擦力;在微量润滑磨削加工过程中,以上两种离子液体均与工件在磨削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氟化物与氧化物共存的化学反应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