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文军, 张燕东, 林威, 翟乾俊, 白振华, . 连退机组焊接质量影响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15): 1876-1881. |
[2] |
何飞1,2;杜学飞1,2;王朝俊1,2. 基于对比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热轧带钢头部拉窄根因诊断[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19): 2340-2346. |
[3] |
董志奎1,3;彭利伟1;焦云静1;孙建亮1,2;禚超越1;赵静一1;卢明立3;杨志明3;王培亮3. 考虑锥向金属流动的大型锥形筒节轧制力计算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 30(19): 2385-2393. |
[4] |
郭威1,2;陈吉清1,2;黄佳楠1,2;兰凤崇1,2. 非线性几何框架模型在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 30(17): 2114-2121. |
[5] |
刘彬, 姜甲浩, 刘飞, 刘浩然, 李鹏. 受轧件水平振动影响的板带轧机非线性振动特性[J]. 中国机械工程, 2016, 27(18): 2513-2520. |
[6] |
刘子建, 周小龙, 田海豹, 吕程. 基于主断面刚度优化分配的车身正向概念设计[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6): 837-843. |
[7] |
刘飞, 刘彬, 刘浩然, 侯东晓. 轧制力动态特性影响下的轧机辊系振动行为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13): 1731-1735,1741. |
[8] |
刘彬, 赵红旭, 朱月, 刘浩然, 侯东晓. 基于动态轧制力的冷轧机两自由度垂直振动特性[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7): 2344-2350. |
[9] |
杨景明, 马凤艳, 车海军, 杜楠, . “1+4”铝热连轧轧制力自学习[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24): 3300-3303. |
[10] |
董德威, 颜云辉, 宋克臣, 彭怡书. 带钢质量属性识别理论评价模型及应用[J]. 中国机械工程, 2012, 23(15): 1844-1847,1854. |
[11] |
刘志亮1, 李文强1, 王英杰2. 动态板形辊平整机板形控制机理模型研究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1, 22(13): 1624-1628. |
[12] |
董立强, 李光耀, 陈涛, 高晖. 汽车正撞台车简化模型建立的一种新方法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 21(12): 1507-1511. |
[13] |
魏玉兰, 颜枫, 颜云辉, 李兵.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 21(05): 571-574. |
[14] |
王永慧, 颜云辉, 赵大兴, 赵久梁. 版图分类法在带钢表面缺陷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 21(05): 562-566. |
[15] |
常铁柱;张清东;黄世清;. 薄宽带钢横向瓢曲行为的解析研究[J]. J4, 2009, 20(18): 0-2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