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凡勋, 殷国栋, 沈童, 任彦君, 汪䶮, 冯斌.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质心侧偏角与轮胎侧向力非线性鲁棒融合估计[J].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22): 2673-2683. |
[2] |
陈可际, 过学迅, 裴晓飞. 基于多工况匹配的商用车侧翻预警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16, 27(20): 2822-2827. |
[3] |
袁希文, 文桂林, 周兵. 基于控制分配的主动前轮独立转向车辆转角分配算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9): 1243-1250. |
[4] |
谢伟松, 邓铮, 丁伯慧 . 用GAAA优化多阶段装配过程中的夹具布局[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5): 658-663. |
[5] |
张凤娇, 魏民祥, 赵万忠. 基于蚁群优化UKF算法的汽车状态估计[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22): 3046-3050. |
[6] |
杨建, 王国林, 万治君. 子午线轮胎的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及性能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13): 1827-1833. |
[7] |
周兵, 范璐, 吕绪宁.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设计[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20): 2813-2818. |
[8] |
汪伟, 赵又群, 许健雄, 刘文婷. 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路径跟踪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8): 2532-2538. |
[9] |
郝允志, 孙冬野, 林毓培, . 无级变速器夹紧力控制方法的可靠性[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2): 1687-1693. |
[10] |
赵万忠, 王春燕, 张宗强, 于蕾艳, 赵婷. 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差速转向路感控制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 87-91. |
[11] |
林棻, 黄超. 汽车质心侧偏角估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1): 135-141. |
[12] |
郝允志1, 2, 孙冬野1, 秦大同1, 林歆悠1. 基于主动耦合干预的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2, 23(3): 315-319. |
[13] |
王春燕1, 2, 赵万忠1, 2, 赵婷1, 周协1. 电动轮汽车差速助力转向系统路感优化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2, 23(1): 123-125. |
[14] |
张志胜, 何博侠, 史金飞, 刘国良, 张佳阳, 刘飏. 多工步制造过程的变异流研究进展 [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 21(06): 733-741. |
[15] |
任会礼;王学林;胡于进;李成刚;. 模态选择方法及其在复杂结构振动分析中的应用[J]. J4, 2008, 19(8): 0-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