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明学, 容彬, 李圣鑫, 赵火平, , 季德惠, 熊光耀. 车轮踏面不圆顺对高速列车轮轨界面黏着与车轮表面损伤的影响[J].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22): 2664-2672,2683. |
[2] |
林起崟, 张瑜寒, 洪军, 王晨, 张宁静, . 晶粒尺寸对多晶铜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机械工程, 2021, 32(19): 2312-2320. |
[3] |
陈明和;王宁. 高强铝合金热塑性变形本构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08): 997-1007. |
[4] |
舒伟才1;邱宝象2;杨建国1;高增梁1. 轴铆自转速度和进给速度对轮毂轴承性能的影响[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06): 688-694. |
[5] |
唐凯1;周留成2;何卫峰2;王文健1;郭俊1;刘启跃1. 激光冲击强化对LZ50车轴钢疲劳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03): 267-273. |
[6] |
李丽娟1,2,3;解社娟1,2;陈洪恩1,2;陈玲莉1,2;何曼如1,2;陈振茂1,2. 碳钢塑性变形对增量磁导率信号的影响[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4): 1653-1660. |
[7] |
何智成1;汲彦军1;成艾国1;何道聪2. 超声波检测焊点质量的建模方法及应用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03): 359-365. |
[8] |
尹爱军, 姚文权, 任宏基, 戴宗贤. 基于射频信号反射特性的金属塑性变形评估[J]. 中国机械工程, 2017, 28(02): 135-138. |
[9] |
王世军, 杨超, 王诗义, 杨慧新, 赵金娟, 李淑娟, 李鹏阳. 基于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6, 27(16): 2148-2154. |
[10] |
郭火明, 王文健, 刘腾飞, 刘吉华, 郭, 俊, 刘启跃. 重载铁路钢轨损伤行为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2): 267-272. |
[11] |
刘敏, 朱明, 马庆贤, 艾鲸. 刚性粒子流法模拟自由锻造工艺的探索[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9): 2674-2680. |
[12] |
王爱彬, 刘焜, 王宏涛, 刘小君. 球/平面接触表面形貌变化的试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3): 1790-1794. |
[13] |
郑书河, 林述温. 考虑跳振现象的压实系统振动轮的滞回响应特性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11): 1530-1534. |
[14] |
宋守许1, 赵吉儒1, 唐自玉2, 马婷3, 刘涛1. 面向驱动桥壳再制造的塑性损伤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4): 538-541. |
[15] |
黄海鸿, 刘儒军, 张曦, 刘志峰. 面向驱动桥壳再制造的磁记忆无损检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11): 1505-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