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姝, 张海川, 赵轩, 宋函锟. 融合稳定性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23, 34(09): 1035-1044. |
[2] |
王凡勋, 殷国栋, 沈童, 任彦君, 汪䶮, 冯斌.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质心侧偏角与轮胎侧向力非线性鲁棒融合估计[J].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22): 2673-2683. |
[3] |
李向杰, 张向文, . 基于人工蜂群支持向量机的电动汽车制动意图识别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21, 32(17): 2125-2135. |
[4] |
邹喜红, 李金晓, 胡秋洋, 席帅杰, 付凌锋, 袁冬梅. 电动汽车差速器扭转冲击疲劳试验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21, 32(11): 1377-1385. |
[5] |
林歆悠, 周斌豪, 夏玉田. 融合动态能耗与路网信息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策略[J]. 中国机械工程, 2021, 32(06): 705-713. |
[6] |
陈涛1;李宁宁1;李卓1;李奇奇1;陈少伟1;张茜2. 侧面柱碰撞条件下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结构优化[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09): 1021-1030. |
[7] |
黄康1,2;刘泽链1;邱明明1,3;张怡然1;王强1;汝艳4. 两挡纯电动汽车多目标参数解耦优化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06): 746-755. |
[8] |
郭威1,2;陈吉清1,2;黄佳楠1,2;兰凤崇1,2. 非线性几何框架模型在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 30(17): 2114-2121. |
[9] |
殷国栋, 李广民, 朱侗, 陈建松.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多Agent能量管理体系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5): 1765-1771. |
[10] |
张细政, 郑亮.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基于转矩协调分配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5): 1780-1787. |
[11] |
张利鹏, 董闯闯, 张伟, 庞诏文, 张思龙, 贾启康.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电动汽车对开坡道双模耦合驱动控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5): 1788-1795. |
[12] |
殷国栋, 朱侗, 任祖平, 李广民, 金贤建.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基于多Agent的电动汽车底盘智能控制系统框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5): 1796-1801,1817. |
[13] |
李聪波, 陈睿杰, 李月, 单亚帅. [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面向低能耗的纯电动汽车两挡变速系统综合换挡规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5): 1818-1825,1839. |
[14] |
高建平, 高小杰, 郗建国. [动力电池]融合车、路、人信息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估算[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15): 1854-1862. |
[15] |
彭虎1;张进秋2;刘义乐2;彭志召2;张建2;张立君3. 复合式电磁作动器设计及特性试验[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01): 8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