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 30年

谢友柏 1,2

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2.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49

《中国机械工程》是1990年正式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的,我从1998年起,有幸参与第二届编委会的工作。会刊从开始,就处于十分艰难的环境。其实所有的中文科技期刊都承受着这种艰难,不过会刊更甚,她既是一本科技期刊,又负有协助学会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术活动的职责,不仅仅满足于刊登学术论文。30年来,从开拓创业、一路进取,铸就“双高”品牌,到辛苦守业、沐风栉雨,重归领先队列,这是一段不平坦的发展道路,是全体同志团结奋斗的硕果,可喜可贺。

中文科技期刊的艰难,和所处时期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几十年,工业发展起点较低,通过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形成了中国的产业体系。这不仅以最短的时间告别短缺经济,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这个时期,一切以效益为先,“三来一补”、“两头在外”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反映到学术界,国内没有什么需求,又没有多少知识积淀,理解和消化国外文献成为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流。如果研究中有一点新意并能够为国外某学派的期刊认可,就都送到国外刊物上去发表。一个时期,国内学术界的考核制度不仅是以刊论文,更是以刊论研究,以刊论成果,最终以刊论人。在眼前利益最大化欲望驱动下,中文科技期刊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

这个时期,企业觉得:照猫画虎的钱比较好赚。要想从上述这些研究中得到开发自己新技术的知识,是不现实的。从浩如瀚海的外文期刊中找到可能存在有用知识的文章绝非易事,而要弄懂那些晦涩的学术词汇以鉴别是否有用也不是读一、两遍就能够做到的,文章根本就不是为企业应用写的。像华为那样拥有数万科技人员在企业内做研究,绝非大多数企业力所能及。

照猫画虎不能持续发展。猫可以把一些技术教给你,不过它总要留下爬树这一招不教,在看到你的竞争对它有威胁时,就可以用这一招来制你。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企业在发展中合作互补,不过国家之间还有政治斗争,还有战争。像中国这样一个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影响和众多人口的大国,只有把核心装备的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近年来的贸易战让人们越来越看清楚这个形势,随着中国实力进一步强大,关键技术的竞争还会更为激烈。

在新时代为应对这种竞争,各行各业都要有新的业态。新业态形成并非易事,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各方面的制度和管理以适应营造一个良好科技生态的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到在革命初期,经过多少艰难曲折,才找到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建国以后,又几经挫折,才有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有了好的生态和舆论环境,改变广大企业经营者以及科技人员的观念和习惯也需要工作和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况这还涉及单位和个人多方面的切身利益。科技自立之路,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并非易事,这种精神也不是一天就能够炼出来的,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通力合作,长期坚持不懈创造性地工作。在许多可做的工作之中,作为会刊是否也应该承担一部分,是否也能够把精力更多投放到培育良好科技生态中去而不是仅仅追求某些指标?

应该看到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例如,如何引导研究人员不盲目追求热点,坚持自己正确的研究方向。所谓关键技术,往往是此起彼伏,不论一台多么伟大的智能化设备,如果其中一个轴承或者齿轮不能完成任务,肯定动不起来。AI固然重要,如果没有由机械系统实现的执行机构可靠工作,也难有作为。又如,在机械领域的研究中很少看到技术上如何弯道超车的论述,弯道超车不能靠异想天开,而是要建立在解决关键难点的创意和踏踏实实的知识积淀以及知识集成的基础上。机械工程的各行各业、各学各科中究竟还有哪些短板,也需要细致分析,不能以为在制造业前面加上“先进”两个字就把问题概括了。

改变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观念和习惯不能仅仅靠文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责无旁贷要担负起结合机械工程科技发展现况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沟通的责任,要担负起在行业界和学术界牵头和组织研究营造良好科技生态的责任,会刊则应该协助学会做好这个工作。观念和习惯的改变,不能靠造势的峰会,也不能靠几个大人物的报告,只能通过讨论、实践和交流找到症结所在和解决的办法。应该调动各行各业和各地基层在科技竞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上的积极性,联合他们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会、交流会,特别是小型会议,让大家把话说出来,然后一起想办法来解决思想上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这些讨论和交流,会刊上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刊登了。

相信在大家的团结奋斗、共同努力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生态会很快变得更好。

收稿日期2019-06-24

(编辑 卢湘帆)

作者简介谢友柏,男, 1933 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第二届编委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学、设计理论及方法、摩擦学。E-mail: ybxie@mail. sjtu. edu. cn。